多个县市正努力遏制“优质生源外流”。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教育和体育局在答复相关提案时介绍股票配资服务中心,为留住该县优质生源,根据《泸州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学校初高中一体化培养试点工作方案》和《古蔺县初高中集团化办学改革实施意见》,制定了《古蔺县初高中六年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评价工作方案》。该方案将优质生源留在县内比例作为学校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确保古蔺县优质生源(城区小学六年级全县前1000名,非城区学校小学六年级前2000名)留在县内初中学校学生数达85%。
此外,高中六年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菁苗班(市认可的各校100人)中考成绩要实现“三个三”目标:三个初中均有1人进入泸州市文化成绩前100名,三个初中泸州市文化成绩前300名以上不少于3人,三个初中的前三分之一的文化成绩平均分超过市内某县菁苗班。推动高中学校在强基计划、专项计划、学科竞赛、一流高校录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加快探索初高中六年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路径,提高小、初、高教学质量,提升县域教育影响力。同时,根据《古蔺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各集团实际情况,将留住优秀生源纳入集团化办学工作考核和奖惩,以确保高中健康良性发展。
在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犍为一中开办高中衔接班、犍为外校开设初中直升高中班,犍师附中与下渡初中开办共同体均衡发展班,留住了县内初中优秀学生达95%以上,还吸引了县外少部分优生来犍就读。犍为一中2021年恢复初中办学后,在小升初阶段,学校吸引了来自全县各小学的优秀学生,且优质生源流失人数逐年减少;在初升高阶段,2024年对本校首届初中毕业生实行了直升高中衔接班的政策,98%的学生留在了本校高中部继续学习。犍为外校衔接班学生主要来自本校,中考全县前300名流到县外就读人数减少到21人。就全县而言,2024年中考全县前300名学生流出县外共24人,比往年大幅减少。这些数据表明,犍为县优生稳控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犍为一中衔接班实际招录了县内绝大部分优秀初中毕业生,犍为外校也留住了部分优生。两所学校都采用了优化班型设置,与一些中学名校、重点大学合作、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吸引了优生。清溪高中也开办了重本班(火箭班)、本科班、艺体班等班型,实施分层次教学,办学成效不断提升。
接下来,犍为县将进一步加大对县域学校特别是犍为一中的资金投入,完成学校物理、化学数字化实验室改造;犍为外校投入百万元新建人工智能创客空间。加强资源共享,全域接入“四川云教”平台,犍为一中开设“成都七中直播班”“石室中学云课堂”(覆盖高一重点班);建立“犍为在线教育资源库”,免费提供优质教学课程、竞赛辅导视频等资源;建设现代化的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缩小与城市学校的硬件差距,使学生在县域内也能享受到先进的教育资源。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有人大代表反映,从小学起,宁陕大量的学生转出,仅2024年全县中考前十名,有9名到安康求学。优质生源的流失造成县中每年“双一流”学生的录取比例少,很难考上好的重点大学。为此,宁陕县教育体育局自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设立了一个创新实验班,从创新实验班近两年中考成绩来看,效果显著,但仍有部分优质生源被安康中学、安康高新中学录取。宁陕县将继续开设创新实验班,并加大奖励力度和优惠政策,争取更多留住本县优质生源。下一步,宁陕县会继续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反馈,争取减少县域外学校在该县录取初三毕业生名额,办好宁陕中学,扩大影响力,遏制优质生源外流现象。
浙江泰顺县也在探索控制优生外流举措。当地教育局介绍,通过师生奖教激励和入学助困政策,鼓励优生留在县内高中就读。设立优生的入学奖学金和控流贡献奖,并支持家庭困难且留在县内高中就读的优生,提供减免学费、食宿减免、困难结对帮扶等形式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泰顺两所高中还针对县内外就读的泰顺籍初中学段优生,制定宣传招生方案和跟踪机制股票配资服务中心,营造县内就读高中更有优势的良好氛围。
千层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